“瞧,停車場上面就是光伏板!”3月22日,走進東方市大田鎮報白村,村委會停車場上,一塊塊長約2米、寬約1米的藍色光伏電板整齊排列,在太陽照射下,源源不斷地產生清潔電能。
不只是停車場,報白村的籃球場兩邊、報白小學等村里公共區域頂部都鋪設了光伏電板。“去年11月安裝,今年1月實現并網發電,年發電量32萬多度電,一年下來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約14萬元,比土地出租、入股分紅強多了!”大田鎮報白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揚河高興地說。去年,報白村投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約125萬元,在公共區域建設光伏電板、光伏電站等,發展分布式光伏產業。
【資料圖】
東方大田鎮玉道村在停車場上鋪光伏電板,發展光伏產業。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攝
最為重要的是,這個光伏產業是屬于村集體的產業,所有收益歸集體所有,解決了報白村這一移民村村集體經濟薄弱、缺少村集體產業的問題。
報白村是20世紀90年代,大廣壩水利工程移民村莊,土地較少,村民以外出務工為主,村集體則靠著土地出租、入股當地農業企業來增加收入。“實現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造血功能是關鍵所在。村的土地租金較低,而且入股企業分紅有投資風險,發展屬于村集體的產業十分必要。”劉揚河坦言。
像報白村這樣的移民村,大田鎮共有10個,這些村普遍面臨著人多地少、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如何破解?應當發展什么產業?
“我們是通過考察,最終決定了發展光伏產業。”劉揚河說,考察的對象就是,玉道村。
玉道村也是大田鎮的一個移民村莊。3月22日,走進大田鎮玉道村,村委會停車場以及屋頂上鋪設了光伏電板。由于是移民村,村莊房屋整齊劃一,有些村民家屋頂上同樣鋪設了光伏電板。
“我們村是全鎮首個做光伏產業的,起初,主要在村民家屋頂做,為了增加村民收入。”看到海南日報記者前來,玉道村黨支部書記符興保熱情地介紹,根據當地日照發電量充足、移民村莊房屋整齊等特色,2020年7月,玉道村黨支部牽頭,與公司合作啟動光伏項目,首批100多戶村民將閑置的屋頂出租給公司,每戶每年獲得600至800元分紅。
“2021年9月,村民首次有了收益,反響很好!”符興保依然清晰地記得,之后,大田鎮、不少村莊,特別是移民村打電話過來咨詢、考察。
不占土地、投資風險小、收益穩定、維護成本低、清潔能源……很快,光伏產業成了大田鎮推行的一個村集體產業,該鎮決定充分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以移民村優先,分批次在全鎮各村推廣——
2021年12月底,大田鎮首批4個村并網發電;
2022年底至2023年初,第二批17個村并網發電,這第二批,玉道村也加入其中;
2023年,月大村、長安村開展光伏電板、光伏電站等建設。
“到目前,實現了全鎮20多個村全覆蓋,成了‘光伏小鎮’。”東方大田鎮副鎮長田京泉說,大田鎮是東方移民村最多的鄉鎮,“發展光伏產業,不僅解決了移民村缺少村集體產業的問題,也發展壯大了其他村莊的村集體經濟,走出一條光伏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這個產業有希望!2022年,村里就加入第二批,投入178萬元到光伏產業,村集體每年可增加約20萬元收入。”玉道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永軍說,村集體的收入會用于打造五星級美麗鄉村、美化綠化、修建生產道路、修水渠以及幫助村民代繳部分新農合等,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年底拿到錢,計劃著修建排水溝、安裝路燈、完善體育設施,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劉揚河滿懷信心地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