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投資量化π是中信保誠基金旗下一款旨在探討量化投資的投資者陪伴欄目。在非量化人看來,量化有一層“神秘面紗”。其實,有些“量化”也可以很簡單。比如用量化方法來觀察市場輔助投資、用量化方法審視投資決策改善風險收益等等。本欄目正是從這一視角出發,探討量化投資。本期,我們邀請了近25年量化領域經驗的提云濤博士,討論如何用量化方法考察歷史上股債收益差與市場漲跌的關系。

本文以滬深300指數為樣本,研究股債收益差與市場后續漲跌的關系。


(資料圖)

所謂股債收益差就是股票的EP(市盈率PE的倒數)與債券到期收益率的差。該指標可以通俗地理解為股票和債券哪個更便宜。該指標越高,表示股票相對便宜;反之則股票相對偏貴。本文用最近4個季度盈利計算的滬深300指數PE的計算EP,用10年期AA+企業債當前到期收益率表示債券到期收益率。鑒于無法獲取2007年9月之前10年期AA+企業債到期收益率數據,故2006年3月到2007年9月用10年期AA+企業債與AAA企業債到期收益率加信用利差估計值加10年期AAA企業債收益率的和作為AA+企業債收益率的估計值,其中信用利差估計值為2007年10月——2008年9月平均信用利差。用月末最后一個交易日數據計算股債收益差,并用月末滬深300指數數據計算市場漲幅,即R_iM,其中Indext是t月月末滬深300指數收盤點數,i分別取1,3,6,12。R_iM即t月后第i個月的滬深300指數漲幅。所用數據取自Wind。

從散點圖(圖1、圖2)可以發現,自2006年3月到2022年11月,雖然(股債收益差,滬深300后續漲幅)的散點圖整體上有所離散,但如果不考慮部分偏離的樣本點,僅從比較集中的樣本點看,整體上后續滬深300漲幅與當前的股債收益差有一定的正向關系。如果單獨將偏離比較大的樣本點看做一個群體,之間也存在正向關系。

以股債收益差為自變量,用后續滬深300漲幅為因變量,用單變量回歸分析考察股債收益差對未來1、3、6、12個月滬深300漲幅的關系。為保持可比性,將樣本區間統一取為2006年3月-2022年5月,分別用單變量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

注:括號中數據為系數顯著性的t-統計量,下同。

可以發現,自2006年3月到2022年5月,以單變量回歸分析來考察的股債收益差與未來漲跌關系雖然顯著,但回歸分析方程的調整后的決定系數卻偏小。從歷史數據看,2005年開啟股改后,股票市場從極度悲觀下開始反彈,加之股改的“對價”預期,促使市場長期上漲,前期上漲又進一步引發非理性預期而導致市場再上漲。2007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2008年市場因為后續經濟過度擔憂,A股在2008年大幅下跌。及我國在2008年11月推出刺激性經濟政策,2009年市場又大幅上漲。階段性劇烈波動可能是回歸分析方程的調整后決定系數偏小的原因。

進一步以2010年到2022年的數據為樣本,繼續以滬深300的估值收益差為自變量,以后續滬深300漲跌為因變量,分別考察股債收益差與市場未來1、3、6、12月漲跌的關系,結果見表2。可以發現:首先,股債收益差與市場后續漲幅有比較明顯的正向關系。整體來看,當股票越“便宜”,后續上漲可能性越大,且漲幅可能越大;反之,后續下跌可能性越大。其次,估值的影響作用需要一定時間。從回歸分析解釋程度看,股債收益差對后續1個月的回歸分析的調整后的決定系數只有0.0351,但對后續6個月的回歸分析的調整后的決定系數有0.2275,對后續1年的有0.3888。說明估值更多是長期影響,而不是短期。短期市場的漲跌可能會有多種因素的左右。

注:括號中數據為系數顯著性的t-統計量。因為數據原因,用單變量回歸分析分析股債收益差對R_6M影響時,只能取到2022年11月的股債收益差數據;分析對R_12M的影響時,只能取到2022年5月的股債收益差數據。下同。

為考察不同階段的影響。將樣本分為(1)2010年——2016年、(2)2017年——2022年兩個階段。然后分別考察兩個階段市場漲跌與股債收益差的關系。結果見表3。

注:括號中數據為系數顯著性的t-統計量。

首先,股債收益差與后續股市漲跌之間仍然表現為短期不顯著或者比較小;長期顯著且比較大的特征。其次,不同時期,股債收益差對后續市場漲跌的影響有差異。從回歸方程的調整的決定系數看,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股債收益差對市場波動的解釋力明顯大于2017年1月到2022年12月。也就是說,股債收益差對市場的影響,會因市場時期不同有所差異。但股債收益差越大,股票估值越便宜,后續市場上漲可能性越大的特征或一直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市場的漲跌受多種因素印象,估值是非常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從歷史看,同樣股票估值非常便宜的時候,市場可能在積極預期下,有更積極的表現。在歷史概率上,股債收益差與后續市場表現正相關。

風險提示:本材料僅供參考,上述觀點僅為當前觀點,不代表對未來的預測,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也不構成未來中信保誠基金旗下產品進行投資決策之必然依據。如因為發布日后的各種因素變化而不再準確或失效,中信保誠基金不承擔更新義務。本材料并非意在提供金融信息服務或構成出售或購買任何證券或金融產品的要約邀請或宣傳材料,亦非有關任何公司、證券或金融產品的投資意見或推薦建議。本材料中的信息均來源于已公開的資料,中信保誠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若本材料轉載第三方報告或資料,轉載內容僅代表該第三方觀點,不代表中信保誠基金立場。本材料可能含有非僅基于過往信息而提供之“前瞻性”信息,有關信息可能涵蓋預計及預測,但并不保證任何作出之預測將會實現。讀者需全權自行決定是否依賴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本刊物版權歸中信保誠基金所有,未獲得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對本刊物內容進行任何形式的發布、復制。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中信保誠基金”,且不得對本刊物中的任何內容進行有違原意的刪節和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投資人自行承擔任何投資行為的風險與后果。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基金不保證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投資前請認真閱讀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對提及的板塊/行業不做任何推介,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或推介,不代表基金持倉信息或交易方向。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2023和百萬基民在新浪財經定投基金,一鍵購買抓住更好投資機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