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先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近,綠茵場上火爆的不只有梅西,還有貴州榕江縣的“村超”——只有38.5萬人口的小城,一場比賽居然能吸引近5萬觀眾。20支由當地群眾組成的球隊與數萬觀眾,用熱愛、激情與歡呼聲、吶喊聲,“頂翻”了夏日夜晚的天空,在網絡上也當仁不讓地晉身頂流,斬獲數十億播放量。
“村超”不只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一場文化盛宴。中場休息時、蘆笙、木鼓、多耶舞、侗族大歌等,各種民族特色技藝輪番助威,熱鬧與快樂的氣氛讓觀眾大呼過癮。
6月17日,村民在貴州“村超”足球賽開賽前表演民族舞蹈(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貴州去年還誕生了風靡全國的“村BA”。端午節臨近,東南沿海的諸多村鎮紛紛投入備戰龍舟大賽?!按濉弊痔厣愂乱淮未蜗破馃岢薄?/p>
“村超”“村BA”的運動員中,有開挖掘機的、有泥瓦匠、有賣魚的,更多的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與著名體育賽事解說員韓喬生一起解說“村超”的,是名銀行職員,主裁判是飯店老板。獎品更是標準的土特產,牛、豬、羊、鵝,大米?!按宄标爢T的費用是村里每人20元湊的,還有在外打工的村民請假跨省、跨國回家鄉參賽。最近忙著劃龍舟的隊員們甚至自掏腰包訓練、擺席。而觀眾只要自帶小馬扎來就行,沒有門票,不用預約。
有網友調侃,“主打一個自產自銷”“把‘村’字落實到位了”。
但這些絲毫不影響賽場上隊員們“玩命”,不影響觀眾們不遠萬里加入狂歡的海洋,甚至有殘疾人球迷從內蒙古專程來到貴州榕江,只為沉浸式地感受“村超”的激情。
6月17日,觀眾拍攝貴州“村超”足球賽中場休息時的民族歌舞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沒有贊助、沒有宣傳、沒有專業選手,實實在在地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這樣的鄉村賽事解鎖了“承載鄉愁記憶、展現鄉村新貌”的密碼。
觀眾們在看“村超”時,看的是“c羅附身”的球技嗎?在圍觀龍舟賽時,僅僅是為了看誰最后贏得比賽嗎?有人不遠萬里奔赴現場觀賽,難道只為和眾人合唱一首歌?
顯然,這些理由不足以讓“村”字頭賽事如此出圈。
不如說,是場內場外、網上網下的觀眾被賽事中濃濃的人情味、純為熱愛而拼爭的精氣神,以及多元的風土人情,狠狠地共情到了——在圍觀一場場精彩賽事的同時,我們也與天南海北有共同興致愛好的人,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因為,“留得住的鄉愁”既藏在綠水青山、柴米油鹽中,停留在鄉音與味蕾上,更沉淀在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里。
6月17日,在貴州“村超”足球賽開賽前,盛裝打扮的村民抱著塔石香羊入場。新華社記者 王炳真 攝
當地村民因為一場比賽而聚攏在生養自己的土地上,和兒時的伙伴、親友一起投身賽場,讓鄉愁在歡歌笑語中變成了鄉情,也讓賽場成為人與人溝通理解、情感升華的新場域。尤其是在如貴州這樣多民族聚集的地區,“村”字頭賽事更是不同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好機遇。
一場場歡樂的聚會,有聚有散,但它們在潛移默化中,以文化留人拴心,筑牢著鄉村振興的基底。這個鄉土中國的全新故事版本里,寫著百姓精神文化的進階需求,寫著鄉土鄉情里磅礴的生命力。
不管是政通人和,還是兼容并包;無論是燃情四射,還是穿越時光,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的,就是參與和圍觀歡樂賽事過程中的沉醉感和體驗感。
希望“村超”“村BA”等賽事,能原汁原味地辦下去,能繼續自由而歡樂地生長。
這,不就是我們對歡樂美好生活的希望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