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消費金融行業還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諸如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缺乏統一的個人信用評估標準、專業人才缺乏、失信懲罰機制不健全、消費理念與固有傳統觀念有沖突等等。2014年實施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拉開了消費金融牌照監管的大幕。而近年來,監管部門進一步規范、鼓勵消費金融公司規范化、數字化發展。
(資料圖)
2022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出臺多份意見,如《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等,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邁向更成體系的新階段。當前,數字化已成為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推進業務發展的關鍵詞。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未來行業數字化和線上化轉型的逐漸深入,科技實力將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硬指標。
2023年消費金融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今年3月底,原銀保監會非銀部數據顯示,經過13年的發展探索,全國已開業30家消費金融公司,服務范圍覆蓋全國。截至2022年年末,行業資產總額8844.41億元,負債總額7847.23億元,所有者權益997.18億元。專家表示,近年來,消費金融機構堅持長尾客戶和下沉市場的差異化定位,逐步降低運營成本和服務價格,充分滿足傳統金融難以惠及用戶的消費信貸需求。建信消金公司作為消費金融行業第31家消費金融公司,有助于推動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發展,擴大消費金融服務覆蓋面。
去年以來,蘭州銀行等銀行機構積極布局消費金融牌照。同時,部分城商行也開始加速深耕消費金融,比如,寧波銀行、南京銀行通過股權變更方式,加碼消費金融業務。易觀分析金融行業分析師蘇筱芮表示,消費金融機構牌照具有全國展業資質,相較城商行自身的地區地位更具優勢,能夠為區域性銀行,尤其是頭部城商行的展業空間起到重要提升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消費金融行業頭部和尾部公司分化現象明顯。以2022年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報告為例,相較于多數腰部和尾部公司近1億元的盈利而言,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等頭部公司的凈利潤維持在20多億元以上。除此之外,頭部公司的總資產和營業收入等指標在行業內遙遙領先,總體增長勢頭強勁。可以預見,建信消金公司以第一梯隊的“身份”入局消費金融行業,勢必掀起新一輪市場博弈。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版消費金融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分析:
消費金融在提高消費者生活水平、支持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一金融服務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均已得到廣泛使用。在發達國家,消費金融公司主要面向有穩定收入的中低端個人客戶。消費金融公司由于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廣受不同消費群體歡迎。
近年來,建筑工人、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群體已經成為新市民重要組成部分,無形中催生出巨大消費潛能。去年3月份,原銀保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要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完善金融服務。董希淼認為,3億左右的新市民群體為消費金融帶來實實在在的需求空間。消費金融機構應對新市民進行精準畫像,針對新市民就業、創業、消費等不同階段的需求,推出期限靈活、額度和費率適中的產品。
今年以來,消費金融機構不斷優化金融產品供給,持續滿足新市民多元金融需求。興業消費金融結合業務實際制定服務新市民金融需求的行動方案,持續完善家庭消費貸、立業計劃、興才計劃三大產品體系,還結合新市民就業特點靈活設置還款方式、還款期限。招聯金融在APP中設置新市民金融服務專區并開通新市民客服專屬通道,開發上線新市民專屬信貸產品“新民貸”,對新市民客戶提供費用減免、首期5折借款券等專屬金融服務,精準對接新市民金融需求。
數字化是消費金融機構安身立命之本。由于沒有線下網點,線上展業是其主渠道。近年來,多數消費金融機構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強化數字化自主經營能力建設。專家認為,數字化價值在未來消費金融市場的競爭中將被持續放大。 業內人士建議,在數字化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消費金融機構如果忽視自身數字化管理能力建設,過度依賴第三方數據渠道,將難以掌握消費金融業務發展與創新的主動權。從長遠看,加強自營能力建設是消費金融機構未來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想要了解更多消費金融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版消費金融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