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19日,樂居財經統計獲悉,135家典型房企中,共有84家發布了2022年度的ESG報告,占比已超過六成。

據統計,2021年房企的綠色融資額,已超400億;2022年前5個月,房企的綠色融資規模達到了209億元,在總融資規模的占比,也提升至6.12%。地產商搶占綠融通道,已成為行業趨勢。

萬科于2021年制定了綠色融資框架,隔年便在第三季度,連續發了三期綠色中期票據,總規模為70億元,債券期限均為3年,利率在3%左右。

綠城中國也是在2021年8月,宣布簽訂綠色金融框架的,此后半年內,它便成功發行了首期4億美元的備用信用證增信綠色債券。并將募集金額,投入到杭州亞運村項目、衢州禮賢未來社區、北京沁園項目之中。

中海發展的綠融步伐,也邁得比較快。去年,它將綠色金融框架,升級為“可持續發展金融框架”,并發行18年期,總計50億元的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證券。據說,這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綠色碳中和債券產品。

在綠債發行方面,2021年5月,遠洋已發行了一筆4億美元、5年期有擔保綠色票據。這是其首次發行境外綠色債券,票面利率3.25%;2個月后,它又發行了3.2億美元、3.5年期綠色票據,票面利率為2.7%,創公司境外市場美元債,最低發行利率記錄。

去年,遠洋又增發了2億美元有擔保綠色票據,與此前的3.2億債券為同一系列。

穿行于綠融通道中的主體,還包括華潤置地、五礦地產等,他們均有國資做背書。而去年以來,民營房企發行綠債的規模,有所減少。新城發展等房企,雖也發行綠債,但其融資成本,要相對高一些。

2022年,新城打通了綠色融資途徑,它旗下的新城環球,發行了1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利率為7.95%。這筆票據的發行,新城稱之為“破冰前行”,有利于其優化資本結構、增強金融競爭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