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甜的愛情是攜手向前,最美的誓言是并肩作戰。在陜煤集團黃陵礦業一號煤礦,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張志是綜采一隊的黨支部書記,也是礦區的機電“大拿”。為了每天第一時間看到丈夫平安升井,他的妻子梁娜選擇到礦區當了一名專職家屬協管員。

家屬協管員梁娜與礦工丈夫張志在井口候車室

二月的陜北依舊寒風刺骨。清晨6點20分,氣溫零下7攝氏度。一號煤礦井口休閑室里,煮沸的茶水、姜湯冒著熱氣,暖意融融。家屬協管員梁娜已經上崗,為升井、入井的職工送茶水。


(相關資料圖)

每將一杯熱飲遞到職工手中,梁娜總要叮囑兩句。“師傅,喝杯姜湯暖暖身,下井一定要注意安全”“您血糖高,給您來杯不加糖的牛奶”……說話間,丈夫張志排隊走到她跟前,兩人相視一笑,隨后,她目送著他走向井口。

張志在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順槽監控中心查看慣導數據采高數據井下切眼實測數據對模型更新

張志18歲來到煤礦,從一名井下電鉗工干起,在綜采一線一干就是24年,一路拼到“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陜煤工匠”。這些年,他累計破解現場技術難題50余項,擁有“五小”成果26項、國家發明專利8項,參與重點科研項目7項,為礦井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千萬元以上。

這些成績也讓張志擔負起更多的責任,保障安全、提升綜采設備智能化水平、帶徒弟,這些都是他的“人生大事”。工作中,張志總是主動請纓完成那些難度系數高、復雜程度高、質量要求高的“三高”項目。

近幾年,綜采一隊作為安全高效生產的領頭雁,先后承擔了黃陵礦業首個中厚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802工作面的調試任務、《基于動態地質模型大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的智能開采技術》工業性試驗任務。張志作為技術骨干,帶領檢修團隊攻堅克難,解決技術難題、優化生產工藝。綜采隊減少作業人員6人,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180萬元,生產效率提升約30%,每年可多產煤炭90萬噸,年增加產值達4.5億元。

家屬協管員梁娜上門為職工進行安全幫教

2012年,為了讓安全多一重保障,一號煤礦組建專職家屬協管員隊伍。梁娜知道消息后,立即來礦區競聘。通過筆試和面試,她成為一名專職家屬協管員。梁娜努力學習煤礦安全生產相關知識,將包片區隊職工的基本情況做到了如指掌。一年下來,她成了熟練掌握安全協管工作的“百事通”。

2013年,梁娜通過公推公選,當上家屬協管會的班長。

從此,她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井口旁,她是“送溫暖”的礦嫂,為職工縫補工作服、釘紐扣,為剛升井的礦工送茶水。職工入井前,她總是第一個到井口信息站,仔細留意每名職工的精神狀態,看到狀態不佳的,便追問到底。節假日,她組織女工家屬到食堂包餃子、送湯圓、包粽子;安全生產月里,她絞盡腦汁,把平時工作中的說教典型和違章案例用小品、快板等形式呈現給職工。她還常常帶領家屬協管員上門為職工的父母理發、干家務。

2015年4月開始,一號煤礦步入智能開采時代,安全系數大大提升,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可梁娜習慣了在礦上工作的充實日子。十多年了,她不辭勞苦,竭誠服務礦工,礦工們親切地喚她“娜姐”。

標簽: 綜采一隊 技術難題 第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