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控成了我們的‘家常便飯’”(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賴志凱 通訊員 王惠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你們班臺時完成多少?”
“你們班電耗完成得怎么樣?”
自首鋼礦業公司能源管控三年工作方案實施以來,水廠鐵礦磁選車間職工之間閑聊的話題從“家長里短”變成了“工作動態”,生產完成情況、指標完成多少成了大家重點關注的話題。有人說:“能源管控成了我們的‘家常便飯’。”
2022年以來,水廠鐵礦將能源管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按照“一車間一方案、一工序一辦法、一指標一措施”的思路,建立逐級承接、互為支撐的“三級”能源指標體系,推動能源管控工作往深里走、實里做。磁選車間作為用電“大戶”,將指標分解到每一個班組,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壓緊壓實人員責任,營造全員參與的濃厚氛圍。
“讓三級能源指標入腦入心是推進能源管控工作開展的關鍵。”磁選車間運轉甲班作業長劉永波道出了自己在能源管控上的秘訣。
為了盡快把職工思想從“降無可降”轉變為“一切皆可降”,劉永波想了很多辦法。
他集中組織職工學習德國巴登鋼廠經驗,樹立持續改進提效降本思維,在對標中補短板、強弱項;他將能源管控指標“明白紙”制成二維碼貼到接班組桌子上,讓職工一目了然;他組織授課解決部分年齡偏大職工全能源管控系統使用難問題,采取“結對子”方式促進新入廠大學生快速適應崗位工作……潛移默化之下,班組里等靠要的少了,主動干的多了。
現場是最好的老師,這對能源管控工作來說同樣適用。生產中的問題怎么解決?劉永波利用班前會重點對上一班生產指標進行回頭看,認真分析未完成指標的影響因素,找到根源。聚焦現場問題的改進,他組織班組職工開展頭腦風暴,群策群力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
球磨工郭九柱針對日常清掃需要運轉加壓泵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平常各平臺清掃都是單獨進行,誰清掃誰運轉加壓泵,如果每個平臺清掃需要1小時,四層平臺單獨清掃需要4小時,是否可以四層平臺集中進行清掃?組織實施后,只需1小時就可以完成清掃工作,加壓泵減少運轉3小時。
“把指標完成情況與職工工資掛鉤,大大提高了職工參與能源管控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是劉永波在班組管理上的心得,也是確保能源指標任務完成的訣竅。
在能源管控工作中,磁選車間對運轉班組能源相關指標掛鉤占比進行了調整,如工藝電耗由原來的占比20%調整為30%,另外新增單系列小時電量和選比等掛鉤指標。為將掛鉤指標管理落實到位,他們還在班組考核中增加了三級能源指標管控部分。
通過采取多種舉措,職工參與能源管控工作的積極性得到提升,各項能源管控指標完成起來也就更容易了。10月份,磁選車間電單耗完成40.2Kwh/噸精,較推進計劃降低2.14Kwh/噸精,較奮斗目標降低1.36Kwh/噸精。
“抓好能源管控,全面提效降本,永遠在路上。”劉永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