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重慶高新區保供企業開足馬力連續生產,一個月左右向全市供應鮮肉近900噸、鮮禽10萬余只、大米1萬多噸、面粉和掛面9000余噸,在維護市場穩定和保障民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放血、浸燙、脫毛、剖邊……

21點,位于重慶高新區的重慶白市驛板鴨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畜禽屠宰加工園區像往常一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在生豬屠宰流水線上,動物檢疫員徐亮、品檢員劉濤正在檢查即將發貨的每一塊“邊口”(一只豬分為兩半邊),檢查內容包括傳染病、寄生蟲、瘦肉精、含水量等項目。

經檢查合格后,徐亮會在“邊口”上蓋上代表動物監督的“藍章”,劉濤則會蓋上代表品質檢驗的“紅章”,經過他們檢疫蓋章的豬肉,才能端上市民的餐桌。

從21點至次日凌晨3點,徐亮和同事們每天要完成400至700頭屠宰生豬的檢驗檢疫工作。

22點,經檢驗合格的“邊口”,由28臺配送車送至市內各大商超和農貿市場,如果當日屠宰數量較多,配送工作會持續到第二天早上六七點鐘。

同樣忙碌的還有屠宰加工園區活禽屠宰車間,該車間每天18點開始宰殺活禽,晚上21點后配送至市內10余個區縣大型商超。

此外,重慶白市驛板鴨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每天還要為各類企事業單位配送新鮮蔬菜、板鴨等生活物資。

從1月26日至今,屠宰加工園區已向全市20余個區縣、137家大型商超配送鮮肉860噸、鮮禽超10萬只。

“往年大年三十后,生豬消費市場迎來淡季。”白市驛板鴨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晉表示,“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公司的生豬屠宰數量是往年的2倍以上。”

在重慶可可香糧油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臺智能機器人正在搬運包裝好的大米。

去年底,該公司斥資3000多萬元建成的智能化大米生產線投用,整條生產線只有5名操作員,日產大米1000噸,而同樣產量的傳統生產線需要50名操作員。

這條生產線的穩定生產,為糧食保供發揮了重要作用。

1月25日,可可香公司總經理向廷斌接到物資保供復工通知,該公司疫情防控和糧食保供工作同時鋪開——成立防控領導小組、準備防疫物資、動員員工返崗、四處籌集糧源。

1月26日,市內一大型連鎖超市大米銷量陡增,各門店大米庫存緊張。次日,可可香公司立即送去大米1620件。

1月27日,可可香公司支援某縣糧食公司的200噸大米順利發貨,解決了當地糧食市場供應緊張問題。截至本月初,該公司已向全市供應大米10551噸。

一個多月來,重慶市龍泉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永江也是天天連軸轉。

1月25日起,龍泉食品公司便開始了24小時不間斷保供生產,龍泉食品公司充分發揮自有運力優勢,第一時間將掛面和面粉配送到各大超市。截至3月初,該公司已向全市供應掛面3000噸、面粉6000噸。

“作為市級保供企業,無論是在2003年非典時期,還是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龍泉食品公司在堅決完成保供任務的同時,也恪守非常時期不漲一分錢的原則。”蔣永江自豪地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