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物、用餐消費之前先瀏覽一下商品或者店鋪的用戶評價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作出消費決策的“必經動作”。然而,虛假的用戶評價令很多消費者霧里看花,難辨真假。

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加大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組織專業團隊,和利用網絡軟文、網絡紅人、知名博主帶貨等方式進行“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3128件,罰沒金額2.06億元。

在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第一批網絡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10起典型案例中,涉及三種不同類型的刷單方式,即利用“網紅效應”虛構評價,組織員工、親友等熟人,雇傭專業團隊或“刷手”等方式“刷單炒信”。

2020年年底,浙江省杭州之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根據11家大眾點評平臺入駐商家打造所謂“網紅店”的需求,招募大量大眾點評平臺“大V”到店付費用餐。“大V”在用餐后,編造好評“作業”發布并予以高分點評。當事人對“大V”的“作業”審核后,將餐費予以返還。當事人通過此類方式在大眾點評平臺內提高了相關商家的星級并大量增加優質評價,通過內容和流量雙重造假,幫助商家欺騙誤導相關公眾。

這一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二款的規定,依據第二十條第一款對當事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罰款20萬元。

市場監管總局方面表示,從最初的人工刷量到現在的機器刷量,“刷單炒信”這一網絡黑灰產已經發展到足以影響商家生存的地步,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不利于互聯網生態健康發展,必須加以整治和清理。

根據實施“刷單炒信”行為的不同主體,大體可以將其分為“自刷”和組織他人刷單兩種。而“自刷”最典型的手段就是通過組織員工、親友等熟人刷單,虛構商品銷售狀況、用戶評價等信息。

江蘇省蘇州衣軒峻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京東網站開設一家名為“羅蒙聚寶寶旗艦店”的店鋪,從事服裝銷售。2020年5月開始,當事人通過某平臺購買多個京東賬戶,由公司員工使用這些賬號在店鋪購買產品進行刷單。上述訂單由京東物流根據賬戶設置的虛假地址和買家電話進行派送,快遞員無法派送到虛假地址后隨即聯系買家(實際為公司員工),并按要求送至實際經營場所內。當事人通過上述方式共計刷單6254單,總金額217.8萬元。

該企業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據第二十條第一款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被處罰款5萬元。

市場監管總局方面表示,當前“刷單炒信”已經成為市場的一顆“毒瘤”,必須對“刷單炒信”重拳出擊,從嚴從重查處。

(記者 曲曉麗)

標簽: 刷單 用戶評價 消費 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