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站爽團網CEO顏瑩和國內其他做團購生意的老板思路不太一樣,少曝光、少燒錢、埋頭做長線是他特有的運營策略。顏瑩認為,做團購是一場馬拉松,必須保持信心,平均分配體力,才有機會在競爭中勝出。

顏瑩97武漢大學畢業后進入外交部工作。“在國家核心機構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是顏瑩那時的想法,但很快顏瑩就發現理想與現實相差太大,體制內循規蹈矩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

到02年,顏瑩成功拿到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獎學金,在這之前的幾年,顏瑩已經開始“觸網”。他在QQ上線一個月之后就申請了五位數的QQ號,也經常在泡在各大論壇。最重要的是,顏瑩遞交美國學校申請、發送申請材料等都是在線完成,甚至是順利完成簽證,也是因為他同BBS上的網友精心策劃了幾次在美國大使館門前的"示威行動"。

顏瑩開始覺得互聯網很神奇,可以跨越時空和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溝通聯系。他也非常崇拜在2000年互聯網第一波浪潮時做出了一番成績的“數字英雄”,不過那時候顏瑩并沒有在互聯網領域發掘機會的想法。

到美國之后,顏瑩先后攻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公共政策碩士以及杜克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杜克念MBA時,"從上學第一天開始,學校就要求我們開始寫個人簡歷,然后反復拿給學校的職業指導辦公室、給上一屆學生以及同班同學修改,每個人都有建立了自己明確的職業規劃。"顏瑩開始考慮是去投資銀行或是咨詢公司,但由于自己之前在硅谷求學的經歷,接觸過當地許多活躍的投資人和創業公司,潛意識中對從事投資行業充滿向往。

但要做上VC并不容易,顏瑩接觸過的投資人有三類,一類是成功創業的企業家;有一些則是某個行業的專家和資深人士;還有一些則是從投行、咨詢公司歷練出來的職業經理人。顏瑩自己既沒有創業經歷,又不是技術背景,之前也只是在政府部門工作過幾年,深知進入門檻是非常高的。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在尋找一年級暑假實習機會時,他主動給IDG資本合伙人熊曉鴿(微博)先生寫了一封郵件,表達了自己想去IDG實習的愿望。

顏瑩的運氣很不錯,熊總很快給了他回復,告訴他不久之后將去美國哈佛大學參加亞洲商業會議,并約他見面溝通。就這樣,顏瑩在哈佛大學的講堂里見到了熊曉鴿先生,也順利實現了去IDG實習的愿望。

跟隨熊曉鴿先生短短兩個月的實習經歷讓顏瑩受益匪淺,不但更直觀地了解了做一個投資人所要具備的綜合能力,并且更堅定了從事風險投資的職業目標。2007年MBA畢業之前,他順利地拿到了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旗下的Tano Capital的offer回到上海工作,在Tano Capital,顏瑩參與了其中國基金在互聯網、半導體和綠色能源等行業的多個投資項目。

2010年初顏瑩主動請纓擔任Tano Capital控股的無限印象網絡公司的負責人,“那時候這家公司的治理出現一些問題,我便跳了進來”,顏瑩說,“雖然一般認為投資人不應過度介入公司運營,但這是一個特殊案例,后來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由投資人身份轉為公司的管理者,顏瑩發現生活狀態發生了180度的改變,“雖然只是一個五六十號人的公司,但是戰略、產品、品牌、技術、市場各方面都要管理,每天從早忙到晚,經常到晚上12點才能下班。”

但是這段經歷是前所未有的,顏瑩發現親自操盤做dirty work,和站在岸上看項目是完全不同的經驗,“做好投資不容易,但是創業就更難了,剛到公司頭幾個月每天都是在考慮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2010年6月,顏瑩帶領公司轉型開始做爽團網的生意。

從去年6月到10月是做團購的黃金歲月,爽團網只面向北京這一個城市,每天只推出一款團購產品,“即使是這樣,已經足夠支撐公司的全部運營成本”,之后爽團網開始拓展城市、并推出一日多團。

在第一階段,顏瑩傾向于選擇較為知名的服務類商家,雖然團購概念那時還不夠普及,但借助每天超過5000甚至1萬的團購產品銷量,顏瑩的團隊在同商家溝通時底氣更足,毛利率水平保持在25%左右。

但是情況變化很快,10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團購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很快達到上千家。一方面爽團要提供更多對用戶有吸引力的團購產品;另一方面還要提升翁平臺知名度,讓更多用戶進來參與團購。而在這時,拉手網、滿座網、團寶等規模較大的團購網站,相繼開始大規模的廣告投放,無論是在門戶網站的首頁,還是在線下的地鐵、公交車站都能看到團購的廣告,面對這樣的變化顏瑩選擇了按兵不動。

顏瑩依稀看到的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影子,他認為這種燒錢換用戶的方式極不可取,“我們的資金實力比不過拉手等網站,即使做廣告投放我們的規模也不可能超過拉手,因此我選擇將資金投入到更有效率的地方,比如招聘人才、回饋用戶”。

顏瑩也在計算競爭對手的燒錢速度,“除了拉手網融到超過一億美金、美團融到的資金超過5000萬美元,其他幾家名聲在外的團購網站每月的人力成本應該在500萬到1000萬元級別,再加上大規模的市場投放,每個月至少燒掉200萬美金,“他們賬上資金可能不多了,一旦資金鏈斷裂,這些團購網站就會突然死亡。在這種環境下,我們要確保先存活下來”。

數據顯示,目前爽團網的用戶數量接近200萬,每天的活躍用戶超過10萬人,每天的訂單數量在5000左右,客單價在60-70元,平均毛利較去年有下降,但依然能維持在15%以上。

但顏瑩很清楚這樣無法將團購做成規模,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用戶、挖掘更多盈利空間,爽團網會從市場推廣、商業模式上做更多的嘗試和調整。

首先,爽團網將從9月開始啟動線上廣告投放,但會主要集中于做精準營銷,不考慮轉化率較低的品牌廣告形式。

其次,爽團網計劃通過在實物類團購產品上的優勢,切入B2C領域,提供特定品類的在線銷售。

再次,爽團網將繼續推動團購與LBS的結合,將團購這種形式向移動終端延伸。

顏瑩透露,爽團網剛剛完成新一輪千萬美元級別融資,在堅持了一年不燒錢、不高調的路線之后,爽團網將持續發力,以在馬拉松長跑的新一階段超過對手。

標簽: 爽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