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的‘馬路市場’搬走后,我們買菜雖然要多走幾步,但心里還是很高興的,大家都支持這次市場拆違。”6月29日上午,在棗陽市南城街道建民巷60號,坐在門前樹下和七八個街坊納涼聊天的李孝梅說。

一個星期以前,李孝梅的門前根本坐不下幾個人。

建民巷是連接棗陽市建設路和民主路的一條通道,周邊住著數百戶居民。2003年起,一些商販看中這條路的位置優越,便開始在這里聚集賣菜,逐漸形成了一個露天市場。后來,一些商販從“打游擊”變成“陣地戰”,在道路中間蓋起固定板房當門面,引發連鎖反應,大小板房貫穿了整個街道,加上路邊無固定攤位的商販,約300米長的建民巷擠著商販200多戶。

對此,居民蔡旺生直言,這里白天聲音嘈雜,晚上“黑燈瞎火”。“馬路市場”導致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給周圍群眾的居住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

62歲的居民李秀英更是苦不堪言:“這條路上人多的時候,電動車都騎不過去。前兩年我發過一次病,120救護車開不進來,家人只好抬著我擠到救護車那里。”

“小街道里藏著大民生。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一定要堅決取締建民巷‘馬路市場’,還路于民。”棗陽市南城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段紀國調研走訪后下定決心。

“拆違很難,但群眾期盼的就是我們要干的。”南城街道民營區社區黨委書記周大成與街道黨工委統一了思想。

6月23日早上5點,社區干部開始挨家挨戶宣講政策,上門做工作;晚上10點,值守人員堅守崗位繼續勸導經營戶。三天時間,建民巷全部違建零賠償拆除,比原計劃提前12天完成,居民出行道路被徹底打通。

建民巷“馬路市場”消失了,南側路口對面就是新建的保華路菜市場,新老市場的無縫交接,讓周邊居民買菜依然方便。

規范化建設的保華路菜市場占地4550平方米,干濕區分明,6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建民巷“馬路市場”原商戶全部自愿進入新市場經營。

6月29日上午,記者在建民巷看到,南北路口已經封閉,工人開始打樁破路。

(記者 畢學謙)

標簽: 馬路市場 南城街道建民巷 居民居住環境 保華路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