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貴州:把生產“安全閥”擰得更緊更牢

工人日報-中工網 記者 李豐 通訊員 李志瑤

五年來,貴州黔北水電廠安全生產形勢保持了穩定向好的態勢,2021年,榮獲國家電投集團“建功創一流”安全生產先進集體。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新的征程,黔北水電廠深知不僅要從企業發展全局高度謀劃發展路徑,更要在強基礎、壯筋骨上下功夫,才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走得更快、更遠、更踏實。

擰緊安全生產“思想閥”

在石埡子電站不論職位高低,有一項活動幾乎人人參與——違章隨手拍。員工隨時用手機將習慣性違章曝光在工作群,有時哪怕地上只有一個煙頭。

“曝光一次,獎勵30元不等”曾一個月拿到100元獎勵的申潔說道。

石埡子電站充分運用激勵思維,對工作業績突出的員工進行獎勵,新生劉谷雨、“消缺王”鄒海鵬幾乎每個月能拿到近50元至200元不等的獎勵。站長陳慶海深知,獎勵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更是為了促進基層一線人員提高安全風險辨識能力和員工本質安全水平。

石埡子電站是國家電投集團命名的首批“示范班組”,陳慶海不斷思考,如何才能把電站員工打造成一支技術過硬的合格隊伍?

2021年他從人員思想觀念認識著手,將抓實員工業務技能及綜合素質培訓擺在首位,督促班組利用綜合班開展“青年課堂”,要求誰消除缺陷誰就上臺分享講課,并讓員工將新安全生產法、民法典在輪值交接班定期進行分享學習,目的是為了強化員工自身崗位安全職責。

2021年,黔北水電廠注重頂層設計,強化高位推動,將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廣泛開展安全培訓與宣傳教育,全年組織11座電站開展應急實戰演練18次、桌面演練186次、雙盲演練11次,并根據演練結果對超標洪水、突發泥石流、山體滑坡、塌方、落石等自然災害防范措施進行完善,積極與地方政府應急管理部門聯系,形成區域聯動機制。

黔北水電廠標本兼治,多措并舉,在整治頑疾上精準發力,2021年集中組織開展檢修23臺,其中常規檢修項目2000余項,消缺項目1900余條,實現機組設備“零缺陷”進入汛期。

“安全生產不僅要實現‘零容忍’,還要追求‘零損失’‘零非停’‘零違章’”廠長張全宏多次強調。

在此基礎上,領導班子帶頭定期“點對點”到電站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指導,提升內部安全管理水平,實地參與電站開展隱患排查和一線班組安全活動,全年開展隱患排查37次,各電站建立隱患臺賬,按“五定”原則制定治理計劃并實施,實現閉環管理。

“防患于未然”絕不只是一句口號,筑牢安全生產防線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

筑牢安全生產“防火墻”

扎實安全生產的“籬笆”,就必須敢于較真。

“施工人員現場不戴安全帽作業,本月對施工單位處罰300元,電站旁站監督人員沒有落實監督責任考核200元。”2021年10月底,副站長黃仕宇在沙壩電站會議室,現場通報開展廠房及大壩現場整治工作中的違章事件,這是黃仕宇到電站任職以來的第一次“紅臉”。

患生于疏忽,禍起于麻痹。安全生產怎么強調都不過分,須臾片刻都不可放松。33歲的年輕副站長黃仕宇,在安全管理中不顧情面,敢于較真的管理細節,表明了黔北水電廠對安全管理的“零容忍”。

承包商管理是安全管理中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操作人員的素質及安全認識參差不齊。黔北水電廠結合生產實際,進一步深化“硬隔離、雙鎖制”管理,發動廣大干部、員工收集各類反違章教育素材,制作十大類高風險作業培訓課件,圖文并茂地展現了工作中由違章行為引發的各類人身傷亡事故,形成了安全生產三大管理體系共同發力、齊抓共管的局面。

不僅如此,黔北水電廠還在承包商、檢修技改作業現場管理過程中,打破常規固有管理模式,從源頭入手推進創新管理,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消除安全隱患。采用監督人工旁站和加裝移動式攝像頭電子旁站,對作業過程實施全過程、無死角監控管理,還結合安健環體系推進工作,根據風險數據庫風險分級情況,建立黔北水電廠《目視化管理標準》進行生產現場安全風險告知,并在各個生產現場增設語音警示系統,對進入生產現場人員進行實時風險語音提示。

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用,生產現場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作業現場違章率較2020年得到明顯降低,從源頭上解決了反違章管理難的問題,全年實現“雙零”安全目標。

“安全生產是企業的“生命線”,沒有安全一切都是零。發展每前進一步,安全就要跟進一步,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廠長張全宏說道。

2021年,黔北水電廠在安全與綠色發展上齊頭并進,從安全環保工作細節入手,規范合法合規管理,推進馬槽河、沙壩、墨子灣三座水電站申報國家水利部“綠色小水電”稱號。

清除安全生產“攔路石”

在七里塘電站,一位即將退休的女職工在朋友圈曬起了一段跳舞視頻,這條視頻展現了春天的氣息和員工無限的幸福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視頻中以“家文化”為背景的三個大字。

2021年,黔北水電廠開展環境整治,持續以點帶面打造標桿電站,推廣良好經驗,將七里塘電站打造成為與落腳河、石埡子、漾頭同樣環境優美的水電站,徹底解決了員工住房潮濕、廚房破舊等一系列問題。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越來越美,每天工作起來也有使不完的勁,簡直是趕上了好時代。”即將退休的韓仕紅眼里嘴角滿是興奮與自豪。

“一直以來,黔北水電廠以電站“家文化”為根,把黨建融入中心,把員工的內心情感和現實訴求擺在首位,以一座電站就是一個黨支部作為堡壘,引領黨員沖鋒在前,示范在前,著力解決員工“急難愁盼”等問題。”黨委書記張宗坤說,要讓員工從細節處感受到人為關懷,以此規范安全管理,提升人員素質,打造一支積極向上的和諧團隊,從而打通安全管理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新的安全形勢下,抓生產安全如同滾石上山,對黔北水電廠來說仍舊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

2021年10月,遵義市主城區突然爆發新冠疫情,黔北水電廠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全廠260余名職工積極主動參與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同時按貴州省政府出臺的疫情防控注意事項及貴州金元疫情防控手冊,編制下發黔北水電廠疫情防控手冊,讓員工正確認識、科學防控疫情。

遵義市疫情結束,地方政府對黔北水電廠進行高度評價,并授予“同舟共濟戰疫情、大愛無疆暖人心”錦旗。

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不僅檢驗了黔北水電的初心,更加考驗了擔當。

早在2019年,廠長張全宏就從環境整治、班組建設、員工技能、班組目標等方面,高度提煉總結“123456安全生產管理思路”,深入研究班組安全建設,著力構建“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各電站以班組建設為著力點,逐漸規范生產作業,持續朝著“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邁進,員工“規矩”意識得以提升,安全生產基礎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2021年5月24日至28日,黔北水電廠在貴州金元安健環體系評估工作中,達“三鉆三星”水平。

一系列實踐證明,黔北水電廠始終把安全生產擺在首位,時刻把安全生產的“閥門”擰得更緊更牢,如此推動黔北水電廠高質量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