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搶著要現金,連黃金都拋了,美元指數因為美元需求被拉上去了。”某大行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當前的市場形勢,用“危機”來形容已不夠貼切。就在一周前,美聯儲緊急降息50bp(基點),當時美元因息差因素大跌,美元指數一度跌至95附近,日元、歐元反彈,“人民幣成抗疫貨幣”被熱烈討論。“但事實上,當危機真的來襲之時,美元的避險地位你從來不需要擔心。”另一外資行交易員12日深夜對記者表示。

也就在當日晚間,美股觸發本周第二次熔斷,截至北京時間12日晚21時35分,道指跌1696點,跌幅7.2%,納指和標普500走勢跌7%,三大股指均已進入熊市,累跌超出25%。美國三大股指收盤跌幅都逼近10%。

也就在當晚北京時間晚9時前后,歐洲央行宣布擴大QE規模,并為相關企業貸款提供更優惠的利率條件。各界預計,美聯儲下周也將降息50~75bp。而英國央行已在11日降息50bp,同日英國政府宣布了一項300億英鎊的財政刺激方案。

“歐元大幅貶值,投資者對歐洲央行的刺激措施無感,競相涌入避險資產美元。”上述交易員表示。

隨后,紐約聯儲表示,將開展回購操作及購買行動,包含各期限債券,將進行規模5000億美元的3個月期回購操作。“我們不認回購會逆轉風險情緒,這不能防止未來消費和經濟活動的下滑,” RBC資本市場外匯策略主管Elsa Lignos表示。“但這也不意味著金融市場不需要囤積流動性,這就像消費者在囤積廁紙和意面那樣。”

3月13日9時15分,美元/離岸人民幣迅速走高至7.04附近,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0033、調貶392點。恒指期貨開盤跌超7%,日經225指數跌幅擴大至9%。

上述交易員特別提到,最有代表性的銀行同業拆息(LIBOR)與隔夜指數掉期(overnight index swap, OIS)的息差(LIBOR-OIS spread)開始擴大。1個月LIBOR-OIS息差在本周一飆升至42.78bp,13日繼續飆升至60bp,而3月初息仍未負的5.85bp。

Libor-OIS利差可用于衡量美元流動性松緊(更多是衡量離岸市場),利差擴大表明全球金融市場上美元流動性緊缺,即產生了所謂的“美元荒”。也可以說,LIBOR-OIS主要反映的是全球銀行體系的信貸壓力,息差擴大表明銀行間拆借的意愿下滑,資金需求方取得資金的難度上升。在08年次貸危機、12年歐債危機中出現大幅上行,主因恐慌情緒加劇導致離岸市場流動性收緊,利差上行;18年以來,美聯儲加息縮表、美元升值,帶來美元回流美國,Libor-OIS 利差兩次出現上行,離岸市場的流動性也明顯收緊。

“除了美元流動性收緊,信用債利差擴大也是一個先行指標。”上述外資行交易員表示。

本周初,Markit CDX(信用違約互換指數)北美投資級債券指數本周創下2016年2月來的最高值。截至3月11日,該指數就已翻了三番,從此前的43bp飆升到110bp。很顯然,信用周期已經逆轉,由于疫情對經濟構成潛在沖擊,企業盈利前景開始惡化,CDX指數的飆升意味著未來企業違約率將會攀升。

當前,仍無人輕言市場的底部。

“市場大跌之后,各市場目前所處的水平可能已反映出了平均三分之二的經濟衰退概率。因此,如果沒有發生衰退,或者衰退程度來得比平常要淺,或者持續時間更短,這就預示股市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杰對第一財經表示。但他也認為,盡管技術形態顯示股市已處于超賣狀態,并且逼近強支撐位,但在有確切跡象表明防疫行動取得顯著成效之前,市場可能會持續大幅震蕩。

MSCI方面則對記者表示,當前讓人聯想起2001年911事件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的市場情況。全球股市在前兩次極端事件發生后的6~12個月中持續下跌,總跌幅逾50%。在2001年和2008年兩次事件中,市場波動率均在最初的震蕩后持續上升,并在市場觸底前的幾個月見頂。此次危機是否會遵循與過去相似的模式,仍有待觀察。

更關鍵的是,將全球救出上一輪危機的全球央行也面臨著政策空間的枯竭。建銀國際港股首席策略師趙文利此前告訴記者,市場已充分預期美聯儲繼續降息且彈藥即將耗盡,本月19日無論美聯儲是否降息,大概率都無法阻止美股繼續下跌。由于國債收益率已經趨近于零,即使重啟QE,也需要擴大購買資產范圍才有實際意義,而這需要國會從立法上予以配合。特朗普表示會盡快與國會商討減稅和財政刺激計劃,但正值大選年民主黨控制下的眾議院大概率不會給予足夠的支持。

回顧3月3日美聯儲緊急降息50bp那一天,美股反而大跌,“這是因為,市場似乎意識到‘降息無法擊敗病毒’,除非出現特效藥和疫苗。”某美股期權交易員當日對記者表示。

荷寶(Robeco)亞太股票聯席主管及中國首席投資總監繆子美此前對記者稱,疫情是中美等市場出現差異的主要驅動力,市場走勢和疫情發展具高度相關性。中國防控措施很及時,但風險在于投資者可能忽略了海外疫情的爆發強度,全球衰退風險或拖累中國企業盈利和經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