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關于南航集團召開“經營極度困難應對方案宣貫會”的圖片在網上流傳,引發市場的關注和擔憂。對于此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據澎湃新聞援引南航證券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說法,該會議更多是一個起預防作用的會議,對內對下傳導壓力,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是一個正常的內部會議,不用過度解讀。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航空業受到不小的影響,其中亞太地區航司的損失更為明顯,根據國際航協此前公布的預測數據,全球航空市場在2020年將因疫情損失293億美元的收入。亞太地區航司的損失將達到278億美元,其中,中國國內市場就將損失128億美元。

航班逐步恢復

機票跌至“白菜價”

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穩步進行,航空客流也在逐步恢復中,但近期有不少消費者發現,國內航班機票價格集體跳水,一些往日的熱門航線機票價格低至幾十元,北上廣深等城市的出港航班機票均出現1折甚至更低折扣的優惠。

攜程App顯示,近期上海飛往成都的航班機票最低價為69元,相當于在全價的基礎上打0.3折(加上延誤服務、機建燃油也不足200元);近期深圳前往重慶航班機票最低價則為49元。

“白菜價”機票的出現與近期航班的恢復情況和客流量減少有關。根據飛常準數據,截至3月4日10點,全國計劃航班1.46萬架次,預計執行航班6768架次。但是今年并未出現返程客流高峰,中國航協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以來,中國民航運輸量同比下降超70%,此外自1月24日0時起,截至3月2日,國內外航空公司共辦理退票2454.5萬張(其中港澳臺地區及國外航空公司147.8萬張)。

不過,出現幾十元機票的以廉價航司為主,且單向性較為明顯,兩地往返的航班中,并不會出現去程和返程均超低價的情況。資深民航專家綦琦向記者表示,“白菜價”是具有方向的,飛去北上廣深的機票價格高,從北上廣深飛出的機票價格則低。

航司展開自救

恢復仍需等待

乘客免費退票、客流大幅減少給依賴現金流的航空公司帶來經營上的壓力。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客座教授邱連中運用飛友科技提供的數據和國航、南航和東航三大航空公司2018年年報中的數據推算得出,1月份行業收入損失13億元,主要是在內地市場;2月份估算的行業收入損失達到近370億元。3月份預計國際和地區市場還會在低谷徘徊,內地市場可能有些許改善。根據這些假定,3月份行業預計的收入損失會在350億元左右。如果疫情延伸到4-5月份,那么行業的收入損失總額有可能接近1000億元。

邱連中強調,以上收入損失估算是根據三大航2018年財報的歷史數據推算的,比較保守:從2018年到2020年的兩年中,票價應當有所上升,每個座位的單位收入是低估的;其次只計算了因座位數量的變化造成的收入損失,沒有將座位的利用率(即載客率)降低造成的損失計算進去。

而從國航、東航、南航、春秋、吉祥這5家上市航司發布的2020年1月運營數據來看,旅客周轉量方面,僅春秋航空同比去年上漲,5家航司客座率均同比下降。

為了舒緩壓力,各航司也在積極展開各類行動。2月份,多家航空公司相繼推出復工包機業務。記者了解到,目前春秋航空已經執行了5班復工包機航班;吉祥航空自2月26日起已陸續執行9班返工、返學包機,運送旅客超1300人;東航方面的復工包機業務,截至3月1日累計落實并出票39班,旅客人數3757人,仍在洽談85單約15150人。

但是,這一業務對航司營收的幫助有限。多家航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公司開展這一業務主要是承擔社會責任,包機其實并不一定能夠盈利,“我們都是以成本來定價的”。

春秋航空方面向記者表示,3月3日,公司承運了一班上海楊浦區政府的包機業務,承運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春秋航空主動承擔了一部分成本,其表示,“如果要營收的話,還是需要等定期航班回暖。”

綦琦分析,航班復航容易,但票價和上座率回歸到正常水平很難,恢復的前提是看人員自由流動的恢復情況,這取決于疫情防控的級別和差異化隔離政策的松動。航司經營極度困難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客觀估計5-6月份有好轉,經營虧損敞口不會繼續擴大。

飛常準數據顯示,對比當前每日起降架次與歷史上民航局公布的機場起降架次來看,3月3日內地機場累計起降12400架次,介于2008-2009年之間水平,若想恢復到最近一年的最高峰,當前起降架次還得再做3.01倍。

綦琦表示,以目前國外疫情的爆發初期和國內疫情擴散趨于控制判斷,航司的國內市場需求會先于國際市場復蘇。除了湖北外,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航空市場需求會先于二三線城市,中小機場市場恢復則是個長期的過程。近日,一張關于南航集團召開“經營極度困難應對方案宣貫會”的圖片在網上流傳,引發市場的關注和擔憂。對于此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據澎湃新聞援引南航證券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說法,該會議更多是一個起預防作用的會議,對內對下傳導壓力,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是一個正常的內部會議,不用過度解讀。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航空業受到不小的影響,其中亞太地區航司的損失更為明顯,根據國際航協此前公布的預測數據,全球航空市場在2020年將因疫情損失293億美元的收入。亞太地區航司的損失將達到278億美元,其中,中國國內市場就將損失128億美元。

航班逐步恢復

機票跌至“白菜價”

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穩步進行,航空客流也在逐步恢復中,但近期有不少消費者發現,國內航班機票價格集體跳水,一些往日的熱門航線機票價格低至幾十元,北上廣深等城市的出港航班機票均出現1折甚至更低折扣的優惠。

攜程App顯示,近期上海飛往成都的航班機票最低價為69元,相當于在全價的基礎上打0.3折(加上延誤服務、機建燃油也不足200元);近期深圳前往重慶航班機票最低價則為49元。

“白菜價”機票的出現與近期航班的恢復情況和客流量減少有關。根據飛常準數據,截至3月4日10點,全國計劃航班1.46萬架次,預計執行航班6768架次。但是今年并未出現返程客流高峰,中國航協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以來,中國民航運輸量同比下降超70%,此外自1月24日0時起,截至3月2日,國內外航空公司共辦理退票2454.5萬張(其中港澳臺地區及國外航空公司147.8萬張)。

不過,出現幾十元機票的以廉價航司為主,且單向性較為明顯,兩地往返的航班中,并不會出現去程和返程均超低價的情況。資深民航專家綦琦向記者表示,“白菜價”是具有方向的,飛去北上廣深的機票價格高,從北上廣深飛出的機票價格則低。

航司展開自救

恢復仍需等待

乘客免費退票、客流大幅減少給依賴現金流的航空公司帶來經營上的壓力。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客座教授邱連中運用飛友科技提供的數據和國航、南航和東航三大航空公司2018年年報中的數據推算得出,1月份行業收入損失13億元,主要是在內地市場;2月份估算的行業收入損失達到近370億元。3月份預計國際和地區市場還會在低谷徘徊,內地市場可能有些許改善。根據這些假定,3月份行業預計的收入損失會在350億元左右。如果疫情延伸到4-5月份,那么行業的收入損失總額有可能接近1000億元。

邱連中強調,以上收入損失估算是根據三大航2018年財報的歷史數據推算的,比較保守:從2018年到2020年的兩年中,票價應當有所上升,每個座位的單位收入是低估的;其次只計算了因座位數量的變化造成的收入損失,沒有將座位的利用率(即載客率)降低造成的損失計算進去。

而從國航、東航、南航、春秋、吉祥這5家上市航司發布的2020年1月運營數據來看,旅客周轉量方面,僅春秋航空同比去年上漲,5家航司客座率均同比下降。

為了舒緩壓力,各航司也在積極展開各類行動。2月份,多家航空公司相繼推出復工包機業務。記者了解到,目前春秋航空已經執行了5班復工包機航班;吉祥航空自2月26日起已陸續執行9班返工、返學包機,運送旅客超1300人;東航方面的復工包機業務,截至3月1日累計落實并出票39班,旅客人數3757人,仍在洽談85單約15150人。

但是,這一業務對航司營收的幫助有限。多家航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公司開展這一業務主要是承擔社會責任,包機其實并不一定能夠盈利,“我們都是以成本來定價的”。

春秋航空方面向記者表示,3月3日,公司承運了一班上海楊浦區政府的包機業務,承運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春秋航空主動承擔了一部分成本,其表示,“如果要營收的話,還是需要等定期航班回暖。”

綦琦分析,航班復航容易,但票價和上座率回歸到正常水平很難,恢復的前提是看人員自由流動的恢復情況,這取決于疫情防控的級別和差異化隔離政策的松動。航司經營極度困難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客觀估計5-6月份有好轉,經營虧損敞口不會繼續擴大。

飛常準數據顯示,對比當前每日起降架次與歷史上民航局公布的機場起降架次來看,3月3日內地機場累計起降12400架次,介于2008-2009年之間水平,若想恢復到最近一年的最高峰,當前起降架次還得再做3.01倍。

綦琦表示,以目前國外疫情的爆發初期和國內疫情擴散趨于控制判斷,航司的國內市場需求會先于國際市場復蘇。除了湖北外,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航空市場需求會先于二三線城市,中小機場市場恢復則是個長期的過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