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東省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在廣東省體育局舉行。實施意見要求,讓更多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校園擔任體育老師。

建立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擔任體育教師制度

實施意見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為基本原則,從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加強學校青少年體育訓練、加強各級各類體育運動學校建設、規范發展社會體育組織、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體育發展、加強組織實施等7個方面提出了24條體教融合的具體任務和要求。研制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梳理青少年體育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對癥下藥、綜合施策,更具規劃、更具體系。

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方面,強調各級各類學校要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訓練、競賽活動。對加強學校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建設,健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方法等方面都提出更為具體的措施。

體育、教育將有資源共享渠道,建立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公共體育場館等為學校體育服務的工作機制。建立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擔任體育教師制度,探索先入職后培訓。公共體育場館應當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周邊學校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各類體育賽事提供體育場地設施和公共體育服務。

提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體育發展”

完善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全面整合體育競賽資源。據悉,近兩年廣東省體育局與廣東省教育廳已先行在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武術套路等項目上探索進行競賽融合。在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方面,要建立體教共建共管的體校辦校模式,要求各縣(市、區)開展業余訓練項目不少于5個,各地市要高標準辦好1所以上集訓練、學習、生活、科研于一體的綜合性體育運動學校。

此外,實施意見還規范和鼓勵社會體育組織積極參與青少年體育工作。提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體育發展”。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體育發展機制,協同港澳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比賽聯合辦賽機制,目前已在高爾夫、自行車、網球、棒球等市場化程度高的項目入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賽事品牌。

(記者 鄒甜)

標簽: 體育老師 優秀退役運動員 青少年體育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