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課時,屏幕那端為你演示標準動作的是一只小鳥,這只小鳥不僅技巧嫻熟,姿態也很憨萌,你聽課還舍得開小差嗎?這一幕可不是創想,就出現在光明區馬田小學的“云課堂”。
受疫情影響,深圳各中小學采用線上開學的方式,做到“停課不停學”。為了讓網課另一端好動的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講,提高居家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馬田小學體育科組教師陳智突發奇想,請來自己養的兩只小鸚鵡當“助教”,為學生秀了一把“飛人”灌籃、“投幣”等絕活。
兩位毛絨絨、軟萌萌的“小助教”一出場,就吸引了屏幕前眾學生的目光,學生們甚是好奇陳老師是怎么做到的。“老師您覺得教‘助教’灌籃和教我們灌籃,哪一個更有挑戰性?”當他們一個接一個拋出小疑問,早已不由自主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課堂本身,對上課更有興趣了,也把居家防疫期間的沉悶情緒給一股腦兒拋到了九霄云外。
“一開始養它倆是想做個伴兒。我喜歡打籃球,下班回來跟它倆互動時會試著教它倆打球技巧,這對它們來說難度很高。要想讓小鳥聽指揮學會人類的技能,除了要有足夠的耐心,還得經常琢磨怎么去引導它學,要用心找對辦法。”陳智驚奇地發現,通過跟小鸚鵡互動,自己得到了啟發和思考,這為打開課堂教學思路、提高個人教學耐心等都帶來了諸多幫助。
“平時我會拍攝展示小鸚鵡學習成果的視頻,上網課的時候播給學生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現在不僅是學生,家長都很歡迎這兩個小家伙,學生也經常提醒我是時候請小鸚鵡出場了!”陳智頗感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從啟用了兩名“助教”,學生們聽課來勁了,焦慮情緒等得到明顯緩解,連參與居家鍛煉的積極性都高了。
據悉,兩只小鸚鵡中,藍色的叫小藍,黃色的叫小黃,品種均為“牡丹”,它們在40天大的時候被陳智帶回家,如今已陪伴了他半年。
“在它們兩個月大的時候,我下班一有空了就逗它們,一般會用半小時教些小技巧,比如‘灌籃’‘投幣’‘套圈’這些,小藍快要‘出師’了。現在,晚上我在家里加班,籠門開著,它們會飛來陪我。”談起和倆小家伙的日常互動,陳智心情大好。他說,現在大家都在居家防疫,雖然不方便出門踏青賞春,但是有兩個小家伙陪伴度過一段“慢時光”,聽它們“啾啾”歡啼,看它們盡情地飛,自己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記者 劉云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