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湖北省2022年普通高考報名截止。根據日前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高考語種除此前就有的英語、日語、俄語外,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也被納入。學??勺灾鬟x擇第一外語語種,也被鼓勵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
極目新聞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武漢市已有越來越多的高中開設了第二外語班,以第二外語參加高考的學生一直在增加。
日語仍最受青睞
記者發現,選擇日語做二外的高中最多,日語仍是最受學校、學生、家長青睞的第二外語。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陽三中校辦主任鮑賢義介紹,該校自2017年起開設日語課,每年11月底左右,學生可自主選擇第二外語科目,目前,全校780余名學生中,有近200人學日語,有的是對日語有興趣,有的則是為了升學,“部分學生英語科目基礎較差,就選了日語。”
“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初學者會感覺很親切,因此入門較快;有的學生喜歡日本動漫等,學習更有興趣。”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一中相關負責人說,該校學生學習日語的氛圍比較濃,有的學生入學前已自學過。
“我給高二學生上課時,有高一的學生來旁聽,他不僅認識黑板上的所有單詞,還能夠流暢地讀出來。”武漢經開一中高二年級日語教師介紹,高考日語考試共有聽力、單選、閱讀和寫作四種題型,難度不太高,介于日語等級考試的N2級到N3級之間。武漢光谷第二高級中學日語老師李晶介紹,有的學生曾去日本旅游,喜歡日本文化,將來想去日本留學,學習很有動力,愿意下苦功,出成績就很快。
多名日語班學生的家長介紹,如果孩子學日語積極性高,努力一段時間后就有成果,這比死磕英語還學不好強,至少孩子增強了學習信心。
西語德語等興起
除了日語之外,其他的小語種也有學校嘗試,尤其是選西班牙語的學校開始增加。武漢市第二十九中學是湖北省內首家開設西班牙語高考班的公辦高中。明年6月,該校首屆西班牙語高考班的29名學生就將以西班牙語為外語語種參加高考。該校校長陳建偉介紹,中國和西班牙兩國政府已簽署學位學歷互認協議,中國學生的國內高考分數可以直接換算成西班牙高考分數,學生能以此進入西班牙統招系統和填報西班牙公立大學。
“我們2019年成立西班牙語高考班,目前三個年級共有80名學生就讀。”二十九中西班牙語高考班負責人呂起玲介紹,目前該校西語高考班采用的是全國統一語言教材教學,在管理上,該班采用小班教學、雙班主任制,在招生時,除了對學生中考成績有要求,還會對學生進行性格測試。“西班牙語被稱作是快樂語言,同時還是一門‘橋梁’語言,很多人在學會了西班牙語后還會過渡到德語、法語、葡萄牙語,我們希望學生性格熱情開朗、善于溝通。”她說。
對于西班牙語考試難度,呂起玲表示,西班牙語和英語一樣,高考總分為150分,主要考查聽力、知識運用、閱讀理解和寫作。雖然形式和英語一樣,但考查難度要比英語低一些,“國內學習西班牙語的人不多,考試通過率比英語高不少。”
2009年就開設了全省首個雙語班的武漢大學附屬中學長期開展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教學,在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未被納入高考語種之前,通過初高中貫通培養的方式,培養了數百名雙語過硬的畢業生,他們通過考取相應語言等級證書在高考后直接出國留學。今年,該校計劃于高一年級開設零起點的西班牙語和日語“高考班”,三年后這些學生參加高考時將以西班牙語和日語為外語語種。
“彎道超車”不容易
部分家長認為,高考中小語種比英語難度低,學習小語種是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高考時“彎道超車”的機會。
“相當部分學生在高考中選擇小語種,是出于好升學的目的。”多名高中二外老師說,這些學生基本上都在英語學習上遭受了挫敗。他們在高中換新語種,需要從頭開始,壓力不小,何況高考也會平衡各語種考試的難度系數,想拿高分同樣需要努力,躺贏是不可能的。
老師們建議,學生可以把學第二外語當作“重新來過”的契機,找到學習語言的方法,重拾學習信心。
武大附中2021屆德語班畢業生姚舜欽目前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電子電氣信息技術專業就讀。她從初一開始學習德語,在高中取得DSDII語言證書,且高考成績達到物理類632分,得以實現留學夢想。姚舜欽認為,學習第二外語并不會影響英語成績,該校“雙語班”的英語平均成績甚至超過很多普通班。“就拿我來說,我覺得學德語對學英語挺有幫助的,他們是一個語系,所以我的英語成績一直都在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數。”姚舜欽說,她今年高考英語考了132分。
武大附中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應過于功利化看待學習小語種,而應把它看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種選擇,“外語學習技巧是相通的,如果因為英語學不好或者沒興趣,選擇學習小語種也存在一定風險。而且,完全放棄英語學習,對孩子的終身發展并不是好事。”
英語最好也別丟
光谷二高2021屆日語班畢業生、目前正在西南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讀大一的鐘恒宇說,他在高考后便開始補習英語。
小鐘說,填志愿選專業時,他感覺學日語帶來的限制很少,只有英語專業和一些中外合作類專業不能選;但進入大學學習的話,英語還是得學好,尤其是對他這樣想在大學和今后做科研的,掌握英語這門“學術界交流語言”是必須的。目前,他已經轉學英語。“但我特別感激高中兩年學日語的經歷,它使我形成了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和習慣,這套方法幫助我在高考后高效地提升了英語水平,它還給我增加了一個研究生去日本留學的選擇。”他說。
對于通過西班牙語考上國內高校非語言專業的學生,呂起玲則建議他們在學好英語的同時,繼續深耕第二外語,“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但我們的學生可以通過小語種和其他人拉開差距。”她表示,掌握一門小語種的同學可以朝著多語種人才或“語言+專業”方向發展,提高自身競爭力,將自己打造成為高素質的“外語+”復合型多語種人才。
(記者 張屏 柯稱 狄鑫 王媛)